尹少先,一名扎根基层二十余载的普通人民警察。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,入警那天起,他就立志除暴安良、匡扶正义。然而,从事公安工作后,他长期在基层一线,接触更多的是父辈一样朴实的农家人。看着困境中苦苦挣扎着想要实现求学梦的农家孩子,他的心被深深触动了。那一刻,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不仅仅再是维护正义,更多了一份为寒门学子插上梦想之翼的义不容辞的重任。
1998年9月,时任百禄桥派出所所长的尹少先走村串户例行治安排查时,一个瘦小的背影引起了他的关注,她就是百禄桥镇15岁的“小才女”刘艳红。一个月前,县城一中高中部为小艳红寄来录取通知书,这在小山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,山窝窝里就要飞出一只“金凤凰”。但小艳红的父亲腿脚不灵便,母亲长年患病,拾荒成为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。眼看弟弟马上就要升入初中,小艳红只得把录取通知书藏在枕头底下,眼巴巴地望着同龄孩子背着书包的身影抹眼泪。带着怜悯与惜才之心,尹少先走进了小艳红破不遮风的茅舍,找到小艳红的父母,语重心长地说:“让她去读书吧,生活费我来出,学费的问题我来想办法!”多方努力,尹少先找到了祖籍百禄桥镇的汉寿县第三中学校长杨国政,能否让小艳红到三中读高中。闻知此事,杨国政爽快地答应,为小艳红免除学杂费。就这样,小艳红坐着尹少先的警车,跨进了汉寿县第三中学的大门。在尹少先的感召下,时任百禄桥镇镇长戚德裕、副镇长钟汉春、丁铁军等党镇干部康慨解囊,对小艳红鼎力相助。后来,尹少先调离百禄桥派出所,工作异动两三处,离百禄桥越来越远,但定期对小艳红的资助从不耽误。
走村串户下基层,总会碰到一些让尹少先牵肠挂肚的农家孩子。他们家境贫寒,小小年纪便早已是做农活的一把好手。他们一日三餐糙米淡饭,一年四季破衣旧衫,生活困苦也困不住他们一心求学的强烈渴望。他们坚强地挑起生活的重担,却常常因为没有来年的学费而着急落泪。每次碰到这样的情况,尹少先都会掏光身上所有的钱,不论多少全部塞到孩子的手里。洲口镇的蔺朝冲成绩优异却家境贫寒,东北林业大学的一纸通知书让他的家人既喜又忧,喜的是农家子弟终于跳出龙门,忧的是高额的学费从何筹集。尹少先得知情况后,立即登门送上了对蔺朝冲的第一笔捐资。第二天,尹少先就为蔺朝冲办理了银行卡,此后每个月,都会定期在蔺朝冲的帐户汇款,对家境贫寒学子的临时性救济胜似家常便饭。
自1986年7月从湖南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分配到汉寿县公安局以来,尹少先在认真履职的同时从不间断访排民忧,扶贫帮困,为困难群众捐助的生活财物不计其数,长期帮扶的寒门学子更是多达数十人。2009年,在尹少先的奔波呼吁下,由汉寿一中83届校友共同筹资组建的汉寿县龙阳促进教育基金会成立。自此,尹少先身兼数职,既是奋战在打击犯罪一线的民警,又是汉寿县龙阳促进教育基金会秘书长,利用公休、长假等休息时间,致力于“龙阳促进教育基金会”的公益事业。到目前为止,基金会已资助贫困学生553人次,累计发放资助金176.9万元。
基金会成立以来,每逢双休、节假日便是尹少先最为忙碌的日子。只要有空,尹少先就自备水壶、自带干粮,将每个申请奖励与助学的学生列为重点关注对象,一丝不苟地逐一上门走访,实地考察,核实基本家庭情况,确保助学金、奖学金、奖教金的发放公开、公正、公平。债台高筑的家境、常年多病的老人、飘摇欲坠的草房……一幕幕穷困潦倒的景象让他潸然泪下的同时,又对贫困学子逆境求学、不屈不挠的精神肃然起敬。为了了解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,他常常踩着露珠出门,披星戴月回家,湖区泥泞,山路崎岖,顶着烈日酷暑在羊肠小道上步行七、八公里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。在他的感召下,19名在汉寿工作的学友成为基金会不拿报酬的“义工”,自觉承担起基金会日常运转、摸底考察、资金管理等各项工作,为基金会的发展壮大不遗余力。除奖助金支出与其他事务性支出外,基金会的账目表上,没有“工资”栏!令人感动与鼓舞的是,每逢暑假,总有不少学生自告奋勇加入他们的“义工”行列,传承雷锋精神。
面对千千万万的寒门学子,尹少先所做的只是沧海一粟。他说:“只要我健康,还在干事业,我就要不断帮助贫困学生上学读书,做到生命不息,助学不止”。